一、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2020发展走向
宣讲人:2018级张黛齐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推迟了两个月终于在五月22日正式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0年我国发展走向:
1.不设GDP增速目标,求真务实争取最好结果。
政府工作报告没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个安排,引起了广泛关注。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特殊时期,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纠结于经济增长指标,将会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扩大内需。
2.两个“1万亿元”,特殊举措稳住发展基本盘
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令人瞩目的决策。根据安排,财政新增的两个“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3.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今年的就业压力明显攀升,挑战巨大。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冲击最大,很多企业选择灵活用工方式,项目制、包时制应运而生。要抓住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4.“有加有减”保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这是一道独特的“加减法”:阶段性政策叠加制度性安排,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5.激活巨大内需蛰伏潜力,不断向改革要动力
疫情期间,线下商户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线上消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直播带货、云旅游、线上问诊等新业态加快成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报告释放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
6.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向着决胜全面小康奋进
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打折扣。脱贫攻坚紧锣密鼓、已进入冲刺阶段。全国人民可谓同频共振、一起奋斗。从政府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未来可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疫情在家期间,要多多充实自己,了解两会相关内容,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二、香港安全立法问题
宣讲人:2019级徐熙然
全国人大会议22日开幕,被舆论称为“港版国安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正式被提请审议。
相关解读:
1.香港23年来未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是中央政府直接出手的很重要原因。
2.直接选择公布实施新法,让中央管治权在港落地更具权威。即便香港无法自行就23条立法,中央也能更主动履行国家安全责任。
3.决定并非旨在取代第23条立法,而是规制近年在香港出现的危害国家安全最严重、最典型的行为,包括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活动等。
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香港回归23年,但“港独”言论仍有一定市场。
①香港中小学国民教育被严重妖魔化,建议推动国民教育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②尽快落实本地法律与基本法衔接工作;
③以更大力度推进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
④持续壮大爱国爱港舆论阵地。
去年6月以来发生的数百起暴力事件,一群分享着“一国两制”巨大红利的人,公然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底线,把香港蹂躏得遍体鳞伤。相信在中央政府借法案划定政治红线、设定法律轨
大学生思政宣讲团
李卓洋
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