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共产党宣言》原著解读讨论会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一)第3段
1.这里的“骑士”指古罗马的骑士阶级,简称骑士阶级,是古罗马时期两个上层阶层中较低等的一个阶级,位列元老阶级之下。这个阶层常常被译为骑士,但这翻译却常常容易让人们混淆起来。在屋大维的统治下,平民可以通过取得财产的固定额度(400,000谢斯特尔提乌斯),来成为骑士阶级。而骑士则可通过被选为长官,上升到元老阶级,不过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骑士阶级被允许经商,而元老阶级却不能。中世纪的骑士是依靠他们的马匹和盔甲的物质基础来支撑他们的地位的,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而罗马骑士阶级中,马匹是较为象征性。
2.“中世纪”一般指自西罗马帝国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这段时期(公元476年-1453年),这是一个封建割据、天主教对人们思想禁锢的时期。“封建主”:封建社会中占有生产资料,享有各种特权的统治阶级。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在中国古代称天子、诸侯、大夫等,在中世纪的欧洲称农奴主、封建领主、庄园主等。
“臣仆”是指封建领主的陪臣。中世纪实行采邑分封制,封赐者称为封君或领主,受封者称为陪臣或附庸。得到封地的臣属必须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通常就是率领一定数量的骑兵为领主服兵役。中世纪的采邑制度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主从关系,此后各个封建主纷纷效仿,也把土地层层分封,从而形成了欧洲金字塔形的封建制度。
这段主要意思是不同阶级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古罗马,居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他们属于被统治阶级;一部分属于统治阶级——自由民。在自由民中又分为贵族、骑士和平民。在中国奴隶社会,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和奴隶等。在欧洲中世纪,统治阶级中有封建领主和陪臣,被统治阶级中有帮工和农奴等。其中的特殊阶层,如在诸侯中又分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不仅在各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各个等级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四)第4、5段
虽然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制度,消除了封建等级,但它却是以新的奴役形式代替了旧有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制度还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这一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现在资产阶级时代“使社会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是指一方面,资产阶级封建等级制度,使阶级对立更直接更明显了;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产者不断向两极分化:绝大多数会因贫困破产,沦入无产阶级队伍,只有少数人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地位,这样整个社会就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当然,这只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阶级变化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还存在着相当部分的中间阶层,如“中产阶级”现在主要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专家、大学教师、医师、律师等,这也是我们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忽视的现象。
以上是第1-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主要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斗争的一般理论。
二、“资产者和无产者”6-28段
第一章6-28自然段主要考察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一)第6段
1.“城关市民”:西方部分城邦国家有一个法律,一名农奴只要在城市里工作了一年零一天而未返回农庄,那就可以摆脱原有附庸关系,成为城市自由民。这就涉及到了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10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开始普遍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还能将粮食与原料用于买卖交换,这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用于商品交换的集市慢慢发展为城市。随着商业买卖的不断发展,一些作坊主需要扩大自己的生产,于是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学徒和帮工。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进入城市后,成了有自由的城关市民,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可以雇佣的自由劳动力,所以才会有关于农奴成为城关市民的法律。
那么最初的资产阶级来源于哪里呢?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城关市民中,一部分行会师傅由于生产经营好,雇佣的工人增多,慢慢发展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资本家来源自从事商品包买包卖活动的城关市民,他们给行会师傅和帮工提供劳动工具和原料甚至还有现金,收取他们的产品,这样就是一部分行会师傅和帮工逐渐变成了雇佣工人,于是包买商发展成为工业资本家。
这就是资产阶级最初从“城关市民”这个等级发展出的过程。
(二)第7段
1.“美洲的发现”: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船队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绕过非洲的航行”: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在15世纪90年代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航路。“东印度”:指印度半岛、南洋群岛。
“对殖民地的贸易”主要指西方殖民主义者占领了中南美洲的巴西、秘鲁、智利、海地、古巴、墨西哥等地,开辟了新的市场。后来,英国和法国又占领了北美和非洲的许多地区,并进一步打开了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大门。
这一段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资本、原料、市场和劳动力,这促使人们去积累资本,寻找原料和劳动力,开辟新市场,而资本主义也在拓展新市场的过程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说:“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而促使封建制度瓦解的革命因素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下面,《宣言》就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行会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过程。
(三)第8段
1.“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是指同业手工业者的联合组织,叫做行会,是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它有严格的行规,对原料分配、产品数量与价格、经营范围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生产者逐渐向两级分化,一些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和商人雇佣了较多的手工业者,组织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共同劳动,我们称之为简单协作。协作劳动肯定比单个的劳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通和新市场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不断满足增加的需求了,于是就产生出了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
2.“工场手工业”:是以分工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与行会手工业的协作劳动不同,它是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的中间等级”指前文中提到的工场主,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代替了传统的封建行会手工业,工场主代替了行会师傅。“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比如在之前生产机器的商人要与生产螺丝的商人合作,但工场手工业出现后生产机器的商人自己拥有生产螺丝的部门了,就是指工业逐渐集成化,规模化的生产比单个小作坊生产更有优势。第8自然段主要讲了工场手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四)第9段
但是工场手工业依然是建立在手工劳动和手工工具的技术基础之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还是有限。于是,资本家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然变革生产方法和组织形式,所以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种革命作用表现在,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以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机器生产改变了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自然科学被应用于生产,因而机器生产比手工生产更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原有的工场主就被现代的资产者所代替。第9自然段主要讲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产家取代了工场主。
(五)第10、11段
第10自然段与前边第7自然段是相互呼应的,第10段的主要意思是资本主义大工业与世界市场以及商业、航海业和交通运输业是互相促进的。“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一方面资本主义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资本,寻找原料和劳动力,开辟新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相应地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资产阶级也在不断调整生产方式和交易形式(工场手工业代替了传统手工作坊),在适应市场改变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科技、新的生产关系,反过来这种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的扩展,使资本家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所以,第11段作为最后一个小总结段,讲到“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要求政治处境的改善。
(六)第12段
从第12自然段开始,文章就在讲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进展了。
1.这里的“公社”与前文提到的“俄国农村公社”不同,主要是指一些意大利和法国的资产阶级从他们的封建主手中买得或争得一个地方的自治权以后,把自己的城市共同体称为“公社”。“城市共和国”主要指11世纪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地方政权。一些市镇无视教皇的权威和帝国的宗主权,自行任命执政官,并赋予其最高的司法权力。比如现在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市政广场主要纪念的是成立于1187年的佛罗伦萨共和国,这个佛罗伦萨共和国就属于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后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2.“第三等级”,也称法国的“市民等级”,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第一等级是教会僧侣,第二等级是世俗贵族,这些人不需要纳税)。公元12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地方获得自治逐渐形成,许多从事不同职业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组成第三等级。其中,大商人和大作坊主构成城市居民的上层,是新的权贵人物;小商贩和手工业者组成平民;商桟和作坊里的帮工和学徒是城布居民的下层。第三等级受到第一、第二等级的压迫,承担所有义务却无任何权利。
3.“等级君主国”:等级君主制以英法两国为代表,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等级代表会议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而司法权和军事力量仍属中央),此时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代议制”亦称“议会制”,指公民自由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利。
这一段主要说明了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处境也在不断改善。在行会手工业阶段,行会师傅是封建领主统治下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和“君主国纳税的第三等级”中,只争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场主成为能同贵族相抗衡的势力。当时英法两国国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加强中央政权,便利用工场主同贵族相抗衡。工场主也因诸侯封建割据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于是他们也支持国王反对割据的贵族。这样工场主就从被支配的地位变成了能同贵族相抗衡的势力,成了封建君主国的主要基础。
在大机器工业阶段,资产阶级逐渐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这就是《宣言》所说的:“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说明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不过是资产阶级所掌握并为其服务的工具。
到这里,可以将《宣言》对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大致勾画如下: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行会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大机器工业。
②资产阶级的发展是:行会师傅——工场主——现代资产阶级。
③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的发展是:被压迫的等级——同贵族相抗衡的势力——独占政治统治。
从《宣言》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综上,第6-12自然段主要阐述的是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七)第13段
从第13自然段开始,《宣言》主要阐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充分肯定了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所起的革命作用。
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八)第14段
1.“田园诗”指欧洲古代的田园诗起源于古希腊,主要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影响。“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指资产阶级在它取得统治的地方打破了封建的、世袭的、以家族为中心的封建关系,打破了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关系,封建时期那种臣民对君主、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都被彻底打破了。这是资产阶级革命作用的第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革命作用消极的一面在于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人身依附关系,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2.“宗教虔诚”指信奉真理,接受社会道德约束,有原则,有崇高信仰。“骑士热忱”指有正义,有爱心,有责任感。“小市民伤感”指有同情,有理解,有所惧,有交流,所以有情感。“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利己主义思想产生于私有制社会,曾经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使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合法化,使资产阶级损人利己的剥削本性合理化。可以说,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此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主宰资产阶级的灵魂,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形成了“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冷漠心理和习惯。所以,马克思在《宣言》中说: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出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益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之私利,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对获取金钱毫无益处,在赚取金钱面前其他一切情感都显得那么苍白不合时宜和微不足道,资产阶级要把时间用来赚钱,没有时间伤春悲秋。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己挣得的自由”。所以在利己主义的眼光下,人的尊严也是可以用金钱多寡来衡量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需要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下去,把自身存在的独立性建立在金钱这种独立于在人之外的物之上,还要用金钱去衡量自身的劳动付出、自身的尊严。人的劳动和尊严变成了可以用价值交换的东西,这是一种没有良心的、冷血的,甚至可以说是耻辱的 “贸易自由”。总而言之,随着资产阶级占据了社会生产与政治领域的支配地位,它就用这种公开的、露骨的剥削形式代替了之前封建统治阶级在宗教和政治方面对人的压迫和剥削。
(九)第15段
正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和尊严是可以用金钱交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金钱上的利害关系,所以一切职业和工作也就变成了雇佣劳动,没有什么神圣的光环可言。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用金钱就可以雇佣私人医生、私人律师,甚至可以买到大学文凭,换取大使职位。另一方面,人们的关注点也更加专注在金钱上,比如医生关注的是病人的钱袋,律师注视着委托人缴纳的现金,传教士感兴趣的是教民们缴纳的贡钱,甚至连记者也可以成为金钱的奴仆。总之,许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一样沦为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十)第16段
甚至连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也可以被金钱关系代替。比如巴尔扎克所写的《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这些著作,都可以反映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大背景下资产阶级间家庭关系的冷漠。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以上,第14-16自然段是资产阶级革命作用的第一个具体体现。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2018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