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
【目的要求】
1.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2. 了解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左”倾错误的原因和危害,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发扬长征精神。
3. 了解抗日战争十四年的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 了解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人民的选择。
5.评析“多党轮流执政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指导思想多元论”的观点,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重点难点】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要讲清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讲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问题又是本专题的一个难点,要深入分析这些特点,即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有条件和特殊困难。
2. 长征胜利的意义和长征精神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要讲清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讲清长征精神,讲清今天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流问题,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进行对比,有说服力地阐明这个重大历史问题和重大认识问题。
4.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三种建国方案问题,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要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说明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要通过对三种政治力量的对比,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人民共同选择的必然性。
5.对“多党轮流执政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指导思想多元论”的评析是本专题重点和难点。要深刻地、有说服力地阐明这些观点的错误所在,使学生加深这些问题的理解。
【内容结构】
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①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③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3.大革命的失败
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及性质
2.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
3.“国民党执政优越论”评析
①在国民党统治下不具备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条件。
②在国民党统治下不具备实现民主政治的条件。
③国民党在大陆不可能实行在台湾采取的措施。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
4.“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①八七会议后“左”的错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②党内盛行着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
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④小资产阶级的影响。
(三)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
2.红军长征的胜利
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抗日战争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兴起
1.日本侵华和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3.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4.国民党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是片面抗战路线。
①只靠政府和军队实行抗战,不发动和武装民众。
②进行单纯的防御作战,不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③片面抗战路线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
④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①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②国民党军队努力作战,抗击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积极******************,但也进行了多次作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
④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攻作战。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 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开辟
2.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
3.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大后方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加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2.整风运动和正确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四、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1.争取和平民主与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形成与国民党统治走向崩溃
①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和卖国的政策。
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国统区的严重危机
③人民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日益发展。
④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和不断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的形成
3. 我国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①坚持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②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立新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在建国后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三)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新中国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五、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总结
(一)各种建国方案的历史命运
1.三种方案,两个命运
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③中国反动统治者不能容忍任何民主改革
3.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人民的共同选择
(二)对相关错误观点的评析
1.“多党轮流执政论”评析
①“多党制”是适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②旧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形成足以轮渡执政的政党。
③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④我国具备对执政党的有效监督机制,不需要通过政党争斗来监督。
⑤实行“多党制”只能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评析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是普遍规律的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原理可以灵活运用,并从中学习立场、观点、方法。
③社会阶层多元化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多元化,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普遍规律。
④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替代过去的成果。
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能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7.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8.怎样评价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的作用?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0.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神圣民族解放战争?
1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胜利原因是什么?
1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13.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5.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6.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7.“多党轮流执政”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18.“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